任跟心,女,中共党员,临汾蒲剧院院长。功底扎实,尤以表演见长。主演的戏曲《烟花泪》被北京电影制片场搬上银幕,主演的《挂画》入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建国五十周年吸取精品荟萃》。1993年去新加坡演出,首次使蒲剧走出国门。善于以技巧塑造人物,椅子功、扇子功、水袖功等均为人称道,在水袖上独创了跪步双托荷叶袖的表演。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因在《土炕上的女人》中的出色表演荣获二度梅花奖及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上海第十四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任跟心,女,汉族,蒲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山西临汾蒲剧院院长,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生于1963年9月,祖籍山西襄汾,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一级演员,中共十三大、十六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她1979年毕业于临汾艺术学校,常年坚持到山区农村巡回演出。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所获奖项:1980获山西省优秀青年演员评比演出一等奖;1982年山西省最佳青年演员奖;1983年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主演一等奖;1986年山西省政府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1999年山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调演优秀表演奖;2000年再度荣获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1年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此外还曾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第十四届上海白玉兰戏剧主角奖。
所获奖项
1984年被中国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4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
1991年12月被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评为先进个人;
1992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文艺工作者;
1999年2月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2001年4月,任跟心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2002年10月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
2004年7月获首届人事部、文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5年获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她在1993年、1994年去新加坡演出,使蒲剧走出国门,应邀到台北演出,参加亚洲艺术节、国际艺术节演出。她为吉剧、川剧、赣剧、京剧等多个兄弟剧种传艺,将她的技艺教给各剧种学生。
传承谱系
传承、吸收了蒲剧已故著名旦角演员王派王存才的表演风格与剧目。〔备注:王存才(18931957),男,蒲剧著名演员,旦角表演艺术家。与孙广盛、冯三狗、毕业生(赵七娃)并称为蒲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挂画》、《杀狗》等。时有宋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误了好席好酒,别误存才的《杀狗》之赞誉。〕
表现技巧和表演方法
继承了蒲剧表演艺术中的扇子功、手帕功、水袖功、椅子功等传统表现技巧和表演方法,能熟练、得心应手地运用于戏曲舞台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中。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恰用技巧,戏与技合,使蒲剧艺术传统的表演技艺与不同的人物相结合,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呈现给观众《挂画》中的含嫣、《表花》中的梅英、《打神告庙》中的敫桂英、《土炕上的女人》中的杨三妞等一系列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的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如今,又将这些表演技艺传于后人,使蒲剧的百花苑中绽放出了数朵鲜花,鲜艳的小梅花。
技艺特征
擅用扇子、手帕、水袖、椅子等传统技艺刻画人物形象,如《表花》一折中,运用扇子、手帕技巧,配合各种造型舞姿身段,载歌载舞地表现了丫环梅英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少女性格与形象。《挂画》一折中,运用单腿跪椅、交跳椅、跪腿扫椅、金鸡独立、椅上探海、转身跳椅、单腿跳椅、窜桌坐椅等一系列表演特技,展示出人物激荡的心情,把初恋少女盼、窘、急、娇、怨、羞的心理状态表现的逼真传神。《打神告庙》一折中,通过水袖功的云手袖、团花袖、波浪袖、涟猗袖、车轮袖、托塔袖、单摆转盘袖、正侧重叠转盘袖、直冲展翅飞卷袖等一系列水袖功技巧表演,表现了敫桂英遭休弃后,激烈的内心冲突与情感矛盾,把敫桂英愤怒、哀怨、凄凉、悲苦的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个人成就
1980年以《拾玉镯》荣获省优秀青年演员一等奖
1983年以《挂画》、《打神告庙》、《烤火》轰动京华,获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1985年获文化部全国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主演一等奖。主演《土炕上的女人》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二度梅、文化部第十届文华表演奖、上海第十四届白玉兰戏剧主角奖等;剧目获省国庆五十周年献礼演出优秀剧目奖及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奖之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研究会现代戏突出成就奖、文华新剧目奖等。她善于以技巧塑造人物,如《挂画》中的椅子功、《表花》中的扇子功、《打神告庙》中的水袖功等均为人称道。她在水袖功上独创了跪步双托荷叶袖的表演。她突破行当演人物,成功地塑造了《土炕上的女人》中的杨三妞艺术形象,从19岁演到71岁,演得朴实、自然,不露雕凿的痕迹,被专家评为进入了有程式但不刻意表现程式的‘化境。她主演的戏曲《烟花泪》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主演的《挂画》入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建国五十周年戏曲精品荟萃》。
她在主持临汾蒲剧院工作后,改进剧团管理,实施精品战略,狠抓艺术创新,使剧团恢复了生机。2001年蒲剧院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0年与郭泽民牵头,自筹资金,创办临汾艺校蒲剧院定向班,她向学员传艺,定向班学员有14名获金花奖,多个小演员都接受过她的指导。
其人其事
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著名蒲剧演员任跟心,现任山西省临汾地区蒲剧院院长。1983年她是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年纪最小的,2001年,她以《土炕上的女人》成为二度梅的获得者。
累,是她现在的感受。她对于现在很多地方戏剧院团的领导都是由知名演员担任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这是特殊时期的无奈之举,既有利也有弊。地方戏剧院团生存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由名演员任领导有利于院团进行对外宣传,尤其是到外地演出时,在公关和扩大演出的知名度方面很有优势。但是作为演员,她希望自己能以演戏为主。而且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从事领导工作自然减少了业务时间,况且她认为艺无止境,演员要花上毕生的精力在艺术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她坦言,她这样的领导在工作中有时难免顾此失彼,作为领导要找大家谈心、要搞剧院的艺术建设、要盖楼房、要想办法给大家涨工资;演戏时,她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声音,她觉得自己太累了。
虽然觉得很累,但任跟心还是表示要坚持下去。剧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如果没有办法给员工开工资,那么剧团的发展和地方剧的繁荣都是奢谈。任跟心既是领导又是演员,在创收方面,她责无旁贷。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下乡演出,车程短的要一个小时,长的话得两个小时。她说,如果演出没有她这样的名演员撑场的话,就很难把观众吸引到剧场中来,所以不管多累,她都要坚持演出。
资金缺乏、人才流失是艺术院团的另一个困境。任跟心说,几年来,剧团都没有排现代戏了,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剧本。一个好的剧本既要适合在舞台上进行演出,又要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可以说难度比写作影视剧本大,而地方戏的经济状况又难以吸引优秀编剧人才。没有新剧本就没有新戏。除了剧本外,还有接班人的问题。任跟心说,戏曲演员要经过十几年的培训才能成角,自己现在才算得上是会演戏。随着招生自主化,任跟心发现一些戏校的毕业生基础并不是太好,不能满足剧院的需要。为了蒲剧的持续发展,任跟心代表剧院与山西临汾艺校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由剧院聘请老师来培养自己的学生。这种培养模式持续了5年,现在已经硕果累累,剧院已经有16位小演员获得了小梅花奖,准备成立一个小梅花演出团。说到这,任跟心显得非常欣慰。
虽然这是个好剧本,但是要吸引更多的观众,就必须加入新的元素。任跟心说,这是部无场次的戏,要在音乐、舞蹈、美术、编导、演员各方面考虑观众的接受度,增强蒲剧的时代感,让蒲剧更好看更好听。布景是一景到底,灯光变化、舞台转动等都给舞台增加了不少色彩。音乐上既要保留蒲剧的特色又要有所创新。他们吸收了陕北眉户剧、秦腔、碗碗腔、山歌的曲调,减弱了蒲剧浓厚的调式,加快了音乐的节奏。剧中杨三妞的年龄从17岁到70多岁,这就要求任跟心演出人物的细腻变化,这样才能让观众觉得好看,但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她要求自己每一次出场都要有变化,争取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给观众最大的信息量。人物刚出来时是小旦花旦,逐渐就成为青衣,然后是老旦,最后是带病态的老旦。她说,每次换场最难的不是紧张的几十秒钟换装,而是一出场就要把人物的年龄、心理、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现代戏不好演。任跟心说,现代戏演起来要真实还不能僵化,要让观众看到生活,又要让观众感受到艺术魅力。她的这番苦心并没有白费,原本只在晋陕一带流行的蒲剧在上海、四川等地演出时也获得了当地观众的好评。
对蒲剧贡献
为了让蒲剧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任跟心与多年的老搭档郭泽民一道出资设立了少儿蒲剧奖学基金会。可以说,作为党员的任跟心,为了蒲剧已经奉献了她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