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青春 无愧担当
——记“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武汉局融媒体中心职工周凯
他热心公益、一贯崇德向善,疫情期间主动参与所在社区防疫工作,妻子十月怀胎期间也一直坚持在社区做志愿者,直到孩子出生前夜,他依然坚守在社区防疫一线。他热爱工作,带头立足岗位,苦练本领,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他都努力成为行业骨干、青年先锋,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5月9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授予31岁的他“优秀抗疫青年志愿者”称号,并颁发5000元正能量奖金。他就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优秀青年职工周凯。
勇于奉献 甘当战疫青年志愿者
“你安心做内勤,社区防疫工作我顶上。”周凯的爱人是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道综合执法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2021年8月初,武汉遭遇省外波及本地的新冠肺炎侵袭,周凯的爱人参与社区一线防控工作没几天,就查出怀孕。单位考虑到她身体状况,就把她从防疫一线撤了下来,让她从事内勤工作。看到妻子无法参与防疫工作,周凯挺身而出,主动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奋战在社区防疫一线。
在武汉江夏封控管理的20天时间里,周凯全程参与了所在小区的六轮全员核酸检测。全员核酸检测的组织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十分繁琐。这个小区有1200多名居民,由于人手紧张,社区最多只能安排2名女性网格员在现场组织。周凯作为一名男士,主动挑起苦活累活。
社区通知早上6时做核酸检测,周凯5时就赶到了现场做准备工作。搭设雨棚、摆放桌椅板凳、拉起警戒线,合理组织不同楼栋的居民错时下楼……
不做核酸的时候,周凯就帮助居民送菜送药。因为这些物品送到指定的防疫卡点时间不确定,周凯经常一天往返防疫卡点和小区10多趟。
一天晚上,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居民们在网上订购的菜晚上接近21时才送到。为了不影响居民们第二天生活,周凯和其他志愿者不顾雨水淋湿衣服,连夜将菜送到居民手上。送完最后一份菜时,已是深夜23时。
2021年8月下旬,武汉市江夏区解除封控管理,由于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社区特授予周凯“优秀志愿者”称号。
今年2月,武汉市再度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周凯再次挺身而出。4月22日晚上,周凯安顿好妻子后,又赶到社区核酸检测点,全身心投入到志愿服务。次日上午,其妻子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周凯说,孩子的健康平安出生就是他从事志愿服务最大的福报。
不负韶华 在青春赛道奋力奔跑
2013年7月,周凯进入铁路系统工作。初入职场的他,在武昌南机务段武昌整备车间从事内燃机车钳工的工作。上班伊始,周凯就立志要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最短时间内掌握机车检修知识。
为此,他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赶赴单位,换好工作服,等待工长布置生产任务。工长安排好检修任务,周凯就径直上车,开始拆卸各类机车制动系统闸件。
为保障机车检修质量,周凯每次独立完成机车制动系统的试验工作,同步对各类数据进行调整。同事都称赞:“周凯做事稳重踏实,他试验的机车制动系统,我们很放心。”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周凯从不讲条件,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遇到节假日临时性检修任务,他会第一时间赶赴单位参与抢修,为单位供车任务的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表现突出,周凯被评为“南机闪光人”“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2016年年底,周凯调入该段党委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内对外宣传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周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宣传工作业务,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总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宣传任务。周凯所在单位在集团公司对外通讯报道季度评比中,多次获得机供辆组前三名的好成绩。
立足岗位 努力成为青年先锋
2021年9月,周凯从武昌南机务段调入武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主要从事新闻采访,撰写新闻报道等工作。
每天7时30分之前,周凯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打扫卫生、收发报刊、整理文件……然而,周凯家住在远离单位近30公里的纸坊地区,他每天5时就起床,上班要转两趟地铁,花费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单位。住得最远,却总是第一个到达办公室,且风雨无阻。
初入融媒体中心,周凯虚心向部门各位同事学习新闻业务知识,遇到不懂的及时向同事请教学习。针对部门安排的各项采访报道任务,周凯从不“挑肥拣瘦”,从接到任务开始,就全身心投入,直到高标准完成。为此,周凯经常放弃日常午休、节假日时间,投入新闻报道采写工作。在这样严格的自我要求下,周凯的业务能力迅速提升,得到广泛认可。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全媒体报道工作,成为核心报道组的一员,先后在《人民铁道》《武汉铁道》发表稿件近300篇,多次荣获部门月度“发稿之星”,成为融媒体中心的青年先锋,获得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的充分肯定。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周凯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在工作岗位上竭力施展才干,倾情挥洒着自己的光和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评论 |
|